做了 20 多年的家庭主婦之後,

    有一天,一個有型有款的男人突然出現在妳家,


    和妳火火熱熱地相處了 4 天,


     然後,這個男人說要帶妳走,


      妳愛他,妳會跟著他遠走高飛嗎?

      離婚 3 年之後,妳正受到身心寂寞的煎熬,


      突然在海邊撿到一個裝有信件的瓶子,


      打開瓶子,妳發現了一個用情專一的男人,他十分吸引妳,


      妳費盡心思終於在遙遠的地方找到了這個男人,更棒的是,他愛上了妳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為了長相廝守,他要妳搬去同住,妳也愛他,但,妳會放棄身邊的一切,


       包括正在起步的工作和熟悉的人際關係,情奔遠方的他嗎?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1 世紀的羅曼史和經典童話的最大不同之處,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或許就在於,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白雪公主對白馬王子絕不遲疑的迎合、睡美人對愛情堅實的信心,


     在《麥迪遜之橋》和《瓶中信》這樣的故事裡,卻已不再是那麼理所當然。


     愛情不再只是以一種決絕的、不惜一切的姿態和我們的生命交會。

     然而,經歷過各種掙扎與權衡得失之後的拒絕姿態、甚至不完美的愛情,


     卻最能夠打動我們這些走過人生種種風雨的中年人。


     在不斷平衡浪漫與現實的嘗試中,


     我們努力活出一點點趣味、一點點放縱和一點點滿足,


     即使,在這些「一點點」的背後是更龐大的矜持與躊躇,我們也全心祈禱平衡。

     人到中年,生命滋味的劑量輕了些,不再要求什麼都得純粹而極致。


        畢竟,絕對的浪漫需要奔馳的傻勁,不顧一切不是勇敢而是無情,


        這對仍然陷在種種牽絆中的我們來說,真是奢侈了些—再怎麼愛一個人,


       我們大約也很難說服自己要排山倒海地對抗身邊的一切。



      人生行走至此,生命的圓大概已經有了個譜兒,親情、愛情、工作、友情…


    差不多已經各就各位,它們的比例也許會隨著當下的狀況有所調整,


     但是,再怎麼樣也很難為其中的一項勻出所有的資源;


    在不能與不為之間,我們學會了妥協,學會了安靜地看著七情六欲自尋揮發的空間。

    於是,對節制的浪漫更能心有所感。也許我們都期待生命會出現某種激烈的變化,


    如突然放下工作去流浪、突然愛上一個軌道之外的人,但不是每個人的生命都禁得起如此的震盪。


    這些「突然」也許是新生,但或許也會是摧毀。我們漸漸明白生活裡還是有些規則,


    這些規則保證了某種安全感,於是,我們在一定的範圍裡實踐輕微的癡狂。

    當我看到電影《麥迪遜之橋》女主角雙手掙扎著要不要推開車門、追隨情人的章節;


  《瓶中信》女主角猶豫著該不該在異地重起爐灶的段落,眼淚簌簌而下。


    因為深刻明白,若是遇著相似的情境,我的答案恐怕也相去不遠:


    天雷或可勾動地火,但火勢無須燎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eet0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